包大人们的“官威”从何而来? | 循迹晓讲
◎ 循迹 ·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
◎ 作者:熊心
◎ 编辑:马戏团长
◎ 全文约5000字 阅读需要15分钟
◎ 本文首发于【循迹晓讲】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
前一阵,张学姐六人组查寝视频闹得沸沸扬扬,想必各位都有所耳闻,这件事的来龙去脉,各位在网上百度一下就能知道,这里不再赘述。
客观地说,张学姐6人在查寝过程中,大家不满的地方主要是其态度方面,在执行查寝的过程中并没有刁难同学。
所以,全国学联发声的时候,也是把矛头指向了“颐指气使”而不是刁难同学。
◎ 图/网络
前几天循迹晓讲发了一篇讨论张学姐的文章,在那篇文章里主要谈了谈“官瘾”的问题,但是,张学姐们对学妹的“颐指气使”的官威从哪来的,并没说清楚。
所以,今天这篇文章,我们聊聊另一个有趣的问题——官威。
◎ 古代官威的由来?
在周星驰主演的电影《九品芝麻官-白面包青天》中,凶手常威的“干爷爷”李公公就对包龙星说了一句经典台词:包大人,你好大的官威啊。
◎ 电影《九品芝麻官-白面包青天》截图
官威,顾名思义,即为官者的威严与威望。为官者,无不希望自己有“官威”:一言九鼎,令行禁止,振臂一呼,应者云集,众望所归,万民拥戴,这是何等的神圣和荣耀!
既然如此神圣荣耀,不拿出来耍耍都对不起自己这张脸。
在我国古典名著中,就有耍“官威”的经典桥段。比如《水浒传》,随着端王赵佶成为皇帝赵佶,高俅也跟着飞黄腾达,从地痞流氓变成殿帅府太尉,而他做上官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借官威,找曾经冤家的儿子王进算旧账。王进知道后,干脆跑路走人。再比如《三国演义》中,督邮借官威强行索贿刘备,这都是耍官威以权势压人的典型。
◎ 电视剧《三国演义》中的督邮形象
当然,官威也不是做官者“娘胎里”自带的,天上的神仙有“神威”,人间的帝王有“天威”,连老虎这种猛兽也有“虎威”,可以看出,凡是能把普通人玩弄于鼓掌之间的东西,都有这种由内而外,令人不敢直视的“威”。
那么,这种“威”又是从哪来的呢?
太史公在写秦始皇本纪的时候,留下这么一句话“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”。大概意思就是:全天下的事情,不论大小,怎么处理都听赵政一个人的。
但俗话说的好,“理想是美好的,现实是骨感的”,赵政要想做到“上管天,下管地,中间管空气”是非常困难的。
◎ 从某种角度来看,赵政确实达成了永生的愿望
自秦汉到隋唐五代,最高统治者和地方豪强、贵族集团的矛盾重重。皇帝的权威的想要覆盖地方豪强的地盘,达到“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,莫不制从”的程度,不仅非常困难,而且容易被反咬一口。
这期间的故事太多,就不在此赘述。
但是,从宋开始,自秦汉时代的皇帝就想对地方上下其手的阻碍逐渐消失,赵宋官家建立了一套以皇帝为大脑,官员为触手的金字塔式的权力运行机制。
在这个金字塔里,官员们的权力予夺、社会经济生活的运转,一切事物都要纳入这个运行机制。
时人形容:“兵皆天子之兵,财皆天子之财,官皆天子之官,民皆天子之民。纲纪总摄,法令名备,郡县不得以一事自专。”
此时的中原王朝从“利出于一孔”逐渐转型为“利出于一孔,权亦出于一孔”的社会。
◎ 总得来说,乾隆帝是一个实话实话的老实人
到了清代,乾隆帝非常诚实的说:“乾纲独断,乃本朝家法。自皇祖,皇考以来,一切用人,听言大权,从无旁假”——也就说,官吏的权力来源,都被官家卡得死死的。
这时候,“威”在官吏身上体现的越来越明显。
宋淳熙八年(1181),陆九渊给好友辛弃疾写了一封信,(即《与辛幼安》书,此时,辛弃疾知隆兴府(江西南昌一带)兼江西安抚使)。
在这封书信,陆九渊这样写道:“田亩之民,刼于刑威,小吏下片纸,因累累如驱羊。刼于庭庑械击之威,心悸股栗,箠楚之惨,号呼吁天,隳家破产,质妻鬻子,仅以自免,而曾不得执一字符以赴诉于上。”
大宋官吏的官威,已经把百姓变成了待宰的羔羊,百姓们为了贿赂官吏,避免殴打,甚至要把妻儿都卖了,才能自保。
◎ 陆九渊(1139—1193)南宋抚州金溪(今属江西)人,字子静,号象山翁,世称象山先生
窥一斑而知全豹,陆九渊的文字就是当时大宋底层社会的真实缩影。
宋亡之后,元又“以宽仁失天下”,朱元璋这个高质量人渣成功入主中原。
朱元璋上位后,深刻吸取了元亡的教训,开始以“猛”治天下。但是,光朱元璋一个人“猛”不行,天下官吏都要“猛”,但要官吏们“猛”,必须先让他们有“威”。
洪武二年(1369年),朱元璋颁布了一个法令,他命令全国各地所有的城隍庙,一律要按大明行政系统中的京、府、州、县四级分等,对这些庙中神仙分别封授王、公、候、伯官爵。
◎ 上海城隍庙
朱元璋之所以要给这些神仙授予人间官爵,其目的就是要赋予大明官员“神”的属性,提升地方官的“威信”。
即便如此,朱元璋还是觉得不够,次年,他再次立法要求全国府、州、县城都必须建立城隍庙,并给出了具体模板:全国神庙的建筑规模、布局、庙中桌椅几案的规格式样,都必须完全依照同级别官府衙署的等级标准逐一配置造办。
这种“官权神化”的直接体现就是,官威被空前的提升了。
◎ 朱元璋
例如,明末刑部侍郎吕坤作过一首《官府来》:“喧天鼓吹冲天土,儿女欢呼看官府。里妇携儿傍里门,共言此是天上人!一乘肩舆拥百卒,奔走饥疲哪敢论?就中坐者真秀异,珠履金冠锦绣身。道旁迎送簇如蚁,俄然雷应齐声起。···甑中无米室无烟,独抱饥儿啼明月。”
大概意思是,街上敲锣打鼓,热闹非凡,男男女女都像蝼蚁般围聚在街边,围观满身珠玉、威严如神明的“天上人”。但看百姓家中,已经没有了吃食,只能抱着饥饿的孩子啼哭明月。
父母官都成高高在上,威风凛凛的“天上人”,那人间还是人间吗?
可以说,在古今中外,朱元璋通过官方立法,让官权等于甚至超过神权,这都属于一个“创举”。
◎ 晚清官员出行照
到了清代,朝廷对县官权力的定位则更上一层楼。
《清史稿·职官志》中规定县官的职责:法律、经济、教化、治安、科举、社会福利、社会伦理等。
这说明,清代的官权达到了无所不包,无远不届的程度,有了这样的权力,你不想有官威都是不可能的。
此外,如果说皇帝的“天威”来自于神化的“天命”“天子”,那么,官的“威”除了手中的权力以外,还有皇帝赋予的特权。
比如明清律法即规定:如果官民之间,因婚姻、钱债、田地等事发生官司,准许官员家人代理,不得以法律文书传唤官员到庭,违者主审官要被处以“笞四十”的刑罚。再比如《明律·职官有犯》规定:官员涉嫌犯罪,除经皇帝批准或审核则不受衙门审理和惩处。
只有如此,才能保证千万官员没有任何阻碍的协助皇帝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,榨取无限的人力,财力。
◎ 晚清官员出行照
在一个无法解决“利出于一孔,权亦出于一孔”的帝国,没有丝毫权利的百姓,面对泰山压顶的官“威”,只能乖乖做砧板上的鱼肉,任人宰割。
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观察古代帝王思想文化时指出:“中原的皇帝是高于一切的天子,他只遵从先祖、政体和孔教的遗训,不易为任何人控制。皇帝是选任官员的最后决策者……”
因此,所谓的官威,在秦制结构的社会之下,实际是皇权在由上而下传导中不可避免的衍生品。
◎ 小人物掌握了“大”权力
《走向共和》有一段经典台词。李鸿章对盛宣怀说:
◎ 图源于《走向共和》剧照
这段话的核心就是,一个人拥有了权力,就会去滥用权力位置谋福利(就算是小小的权力)。
“李中堂”这段话在现实生活中,也有无比鲜活的例子为其做注。
◎ 图/网络
今年8月的时候,某个微博监督员为了自己的奖金,不惜滥用自己的权力封禁他人账号、造谣污蔑他人,造成非常恶劣影响。
当微博官方将奖金和举报封禁数挂钩的时候,必然会产生权力滥用。要么是威胁普通用户,要么是公报私仇。
这次季某洋被清退和禁言是因为犯了众怒,可下次监督员欺负一个“小透明”的时候,谁又能伸张正义呢?
◎ 图/网络
同样,保安属于小人物掌握“大”权力的个体。1月3日凌晨,湖北仙桃。一名40多岁的外卖员往小区送餐时与保安发生冲突,之后倒地死亡。
或许有人很疑惑,为什么保安会如此下死手。因为外卖员触犯的是他仅有的权力……在重庆,就有保安利用手中的权力对外卖员收费例子——如果外卖员要进去送餐的话,必须先给保安一块钱,不然保安就不起杆子不让进,就算和保安理论也没什么用,为了不耽误自己送餐时间,外卖小哥只好提前准备好钱,给了钱才放行。
当然,这种事不仅发生在成年人的世界。
2018年9月30日,一张来自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QQ群的聊天截图引发舆论关注:一名低年级学生会试用干事因在询问“7号要开会吗”时@了杨溢学长,遭到群管理员斥责:“杨主席是你们直接@的?现在你是在叫学长?我不想看见第二次。”
◎ 图/网络
同时另一名群管理员还提醒所有成员:“请各位试用干事以后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说话方式。”
“嗯,有那味儿了”,在一个学生会的QQ群,管理员把一个对上谄媚讨好,对下骄横傲慢的“中层领导”表演的淋漓尽致。
通过在群里这通表演,他们应该把“该立的威”都立起来了。虽然,事后涉事学生会主席及两名学生干部都在网上发布了道歉信,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歉意,但我想那位把这张截图放到网上的同学,未来的日子大概不会太好过。
除了大学里,这种利用官威谋利的现象甚至出现在更小的孩子身上。
◎ 图/网络
2015年,央视《新闻1+1》报道过一则小学副班长利用检查的权力索贿事件。
据家长们介绍,小J担任副班长,被班主任赋予检查作业和背书的权力。不给钱,小J就会把作业给撕掉扔掉,就算是背书,也不让通过。有家长说,他曾经头天晚上看孩子完成了作业,但第二天仍然接到班主任电话,称孩子作业没完成。
没有完成作业的后果是什么,孩子说小J会和班主任告状,孩子们就会遭到惩罚。
“孩子还是怕老师的”,家长们说,小J从二年级就开始从事这样的“创收”,先要零食,然后逐步演变成要钱,孩子们在内心深处早已默认服从了,尽管小J比班上大多数学生都要矮一些。
试想,只要老师愿意听其他学生的争辩,何至于让一个副班长横行4年?
为什么老师不愿意听学生的争辩呢?这时候,想起了有些庸师的口头禅:他打你,你还手就是你的错。你没问题他为什么欺负你?说白了,某些老师就是怕麻烦,宁愿各大五十大板,这样受害者闭嘴,自己就不用处理问题了。
老师这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态度,纵容了校园霸凌,也纵容了班干部的作威作福。
推而广之,上位者一旦为了耳根清净,不给普通人反馈的渠道,那必然造成基层工作人员盛气凌人,颐指气使的习惯。
就比如,查寝的人故意给你扣分怎么办?所以普通人只能毕恭毕敬。
◎ 普遍的服从
因为大多数人从小接受的教育,往往是听话和服从。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喜欢让孩子读《弟子规》。
但我们的教育鲜有教人去思考所谓“命令”是否合理,也鲜有教育孩子如何争取自己权益。
这里只需要简单讲2个例子。
◎ 图/网络
南方科技大学21届新生在军训中,冒雨陪同校长一起观看爱国电影,大雨近半小时不解散。
可是,针对大雨看电影这事,学生们不是谴责校方安排的不合理,而是自我感动。这种习惯性的服从,养成的思维是给上位者找理由,而不是为自己争权益。
还有一个,前一阵武汉一中学开学典礼直播时,某学生在镜头前晕倒,30秒内没有人去扶。
◎ 图/网络
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事情,无非是因为在学生、教师、记者眼里,一段好的采访直播,比学生的安危更重要。记者同志尤其尽责,看到孩子晕倒了只看一眼就有意让镜头移开继续工作。
难道为了秩序,真的需要牺牲这么多吗?秩序真的这么重要的吗?
因此,当普通人习惯于遵守秩序(甚至是维护面子),不敢为普通人(自己或者他人)争取权益,领导的颐指气使也会自然而然。
说到底,张学姐这种查寝时的颐指气使,就是前文讲到的“官威”文化的遗留产物。
◎ 结语
在古代,官员出行,前面鸣锣开道,提醒前面的百姓避让,左右随从举着回避、肃静、官衔牌等各色仪仗,威风凛凛;衙门审案,左右衙役杀威棒击地,拖长声音喊“威——武——”,官老爷惊堂木一拍,以壮官威。
虽然这个画面早已是过去式,只存在那些装古剧中,但耍“官威”的思想还在一些人的脑袋里不停地繁殖。
那么,要如何根治这种思想上的官威病毒呢?
只要****************,才能****************,只有****************,才能****************。因为****************,所以****************。
只要按照这个药方抓药治病,自然是药到病除。
(END)
——点击“阅读原文”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——
闪击波兰:苏德两国谁是最大赢家?| 循迹晓讲
阿富汗之殇:一盘散沙的国家会有希望吗?| 循迹晓讲
受美国教育的年轻人为何想加入ISIS?| 循迹晓讲
脑中魅影:要证明列宁是“天才”,拢共分几步?| 循迹晓讲